header
space
space
谈天说艺: 罗仲荣

exhibition如果罗仲荣先生愿意卸下西装,拿起铅笔,他应该像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多于生意人。

我们西九这位董事局成员兼博物馆委员会主席原来自小已对艺术充满兴趣,纵使要打理家族知名的电池生意,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诚从他大学时修读的科目,至现时的公职及家中的收藏品,都证明了他对文化艺术的坚持从未间断。

: 你在哪时首次接触艺术?

答: 我想是在德仁书院念小学时上美术科画水彩及铅笔画,偶然也会有作品被老师贴堂。当时我十分喜爱画画,甚至希望长大后当艺术家,但那个年代的家长都认为当艺术家是不能糊口的,于是我便稍为妥协,跑到美国的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修读工业设计,工业是和家族生意有关,而设计则能满足我对艺术的兴趣。

: 那么画是否你最喜爱的一种艺术?

答: 不只是画,正确来说应是视觉艺术,我也喜欢欣赏雕塑品及摄影。现在我已甚少画画,画的都是工作上的设计图。我一直都喜欢摄影,放假时会去一些风景怡人的地方影相,我也喜欢影人像,但不是posed shot (摆姿势的照片)而是candid shot (写实照)。

:你喜欢逛博物馆吗?

答: 哈哈,加入西九后我别无选择必须多逛博物馆了。其实我最常到的是拍卖行和画廊,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国画收藏家,曾经有一段狂热时期,无论任何地方有国画拍卖我也会去,走遍中国、台湾、新加坡和纽约等地。

: 谁是你的心水国画大师?

答: 我收藏的大多是二十世纪的水墨画,通常是看作品的质素多于哪位画家。近年较欣赏齐白石及本地的吕寿琨。

: 你从何时开始成为收藏家?

答: 出来工作以后便想买艺术品,起初没钱时便买齐白石和吴昌硕的木板水印,之后便尝试学习买真迹,也交了不少学费呢! 但近年已少买了很多,因为实在不习惯新的价钱。

: 你喜欢把藏品放在哪里?

答: 有的放在家中、有的放在办公室,不会经常欣赏的便会放在拍卖行的贮藏库。放在办公室的多是本地艺术家如吕寿琨、靳棣强和顾媚的作品。

: 家人有没有被你对艺术的热诚影响?

答: 或多或少也有吧! 我的儿子是读建筑,女儿初期读工程,后来修读Communication Design (传讯设计) ,太太也会和我一起欣赏国画。

exhibition: 你是否都喜欢在生意业务上注入艺术元素?

答: 我认为不应太刻意,把产品的设计做好是理所当然的,如每件产品都刻意加入艺术元素便会overdone (过火)。 例如近年金山旗下一间造喇叭的子公司KEF曾与多位国际知名设计师推出特别版的产品,如Ross Lovegrove、陈秉鹏(Eric Chan)和卢志荣,后两者都是扬名海外的本地设计师。我也想注入更多艺术元素于理工大学的Hotel ICON,但必须适可而止,任何事物也应以其功能为先,艺术元素不能喧宾夺主。

: Hotel ICON内有很多艺术品,可以介绍一下吗?

答: Hotel ICON的理念是有策略地应用设计和展示香港顶尖设计师及艺术家的作品,除了Patrick Blanc设计的Vertical Garden (直立式花园) 和Conrad设计的两间餐厅外,其余全是本地创作:严迅奇的建筑、林伟而的室内设计、关永权的灯光、郑兆良设计的制服、洪强设计的电梯幕墙、谭燕玉设计的套房和李永铨的 corporate identity(企业身分),酒店内很多艺术品是理工大学的教授、旧生和学生的作品。

: 有没有看过一些令你印象难忘的展览?

答: 难忘的有数年前香港艺术馆举办的吕寿琨展,还有十多年前于华盛顿Sackler Gallery的张大千展,和大英博物馆的吴冠中展。我希望将来西九的M+能多举办这类展览,不用靠外国的博物馆来推广如此重要的中国艺术家。

: 你也喜欢欣赏表演艺术吗?

答: 我喜欢看音乐剧,「歌声魅影」是我的最爱,在世界各地如香港、伦敦、纽约、维也纳和澳洲也看过,共看了十次以上呢!去年在杭州看的「印象西湖」也很好,张艺谋十分懂得运用现场的环境和景色作为背景幕。数年前我在Verona (维罗纳) 看户外的Aida (阿依达) 亦令我印象深刻。

: 你享受如此繁忙的公务吗?

答: 我的公职挺多元化的。早期的都和工业有关,如工业总会和贸易发展局,接着当了九年科技园主席,后来年纪渐大便可选一些贴近自己的兴趣来做,在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当顾问委员会主席,亦当了六年校董会主席, 亦是香港设计中心的董事会主席,花了不少时间去办每年十二月举行的设计营商周,现在更加入了西九,和自己行业有关的反而少做了。

: 你为何会加入西九董事局?

答: 数年前政府行政会议正讨论西九应否推倒重来,可能我多口,说西九应推倒重来,便被许仕仁捉了加入西九帮手了。(笑)

: 于是你便选择了当博物馆小组的召集人?

答: 不是我选的,而是被点名加入。可能大家知道我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间中会有博物馆向我借藏品或赞助展览,逐渐便建立起一些博物馆的人脉。

: 你认为五年后的M+会是怎样?

答: 我希望M+会是一座概念一新的建筑物,但硬件不是最重要,内容才是最重要的。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我希望M+不单是一个传统的博物馆,更是一个推动亚洲艺术的重要文化机构,除了中国香港的文化艺术外,在这里更可看到亚洲其他地方的文化精髓。M+展示的视觉文化更包括设计、流行文化、活动影像和建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crossover (交叉合作) 的活动。

: 发展M+大的挑战是甚么?

答: 香港人始终没有很强烈参观博物馆的文化,因此培养观众群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但这不是单靠M+可以做到,兴趣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社会的教育制度也得配合。博物馆不应再被动地处于一个地点,有了良好的硬件和内容便等人来参观,随着电子媒体越趋发达,我们应主动伸延至小区,才能贴近大众的需要。

1

 

Next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