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space
space
談天說藝 : 張仁良

exhibition每次在電視看見張仁良教授總是離不開經濟學或是股市大跌,從沒有人找他談藝術。原來這位自稱曾是「文化盲」的西九管理局咨詢委員會主席,當年是為了追女仔才接觸藝術,現在藝術已成為他的太太一樣,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 你在哪時首次接觸文化藝術?

答: 我自小喜歡和數字玩遊戲,中學時讀理科,在大學主修數學,再到法國進修統計學,成績最好是數理化。唯一和藝術稍有關係的是小時曾學吹牧童笛,中學時有機會免費聽香港管弦樂團演奏,但我當時不懂欣賞,覺得混身不自在,簡直是活受罪。我較喜歡看書,在法國讀書時會到書店買最便宜的簡體版魯迅、巴金和老舍的書來看。

: 是甚麼令你改變?

答: 在法國讀書時認識了我現在的太太,她是讀陶瓷藝術的。第一次跟她到羅浮宮看蒙羅麗莎,完全不懂欣賞,只想快些離開。後來在她慢慢講解和薰陶下,我漸漸學會欣賞藝術。所以我認為香港的年青人應盡早接觸藝術,培養興趣和文化修為。現在文化藝術已成為我和太太生活的一部份,我們一至兩星期便會聽一次音樂會、歌劇、音樂劇或看話劇,每年香港藝術節也會捧場,擴闊視野之餘,生活質素也因此而提升,變得更多元化。

: 最近看過甚麼節目令你印象深刻?

答: 年頭在演藝學院看過「梁山泊108條好漢」,是混合了流行曲和雜耍的創意京劇。當晚座無虛席,十分高興見到很多八、九十後的年輕人,我認為傳統藝術一定要創新來吸引年青一輩去認識,好讓這些傳統藝術得以延續。

: 有甚麼節目是令你百看不厭的?

答: 如有機會我想再聽香港中樂團演奏的「梁祝」。

: 到外國旅行時會否安排一些文化藝術活動?

答: 我每次到倫敦也會看音樂劇,觀眾好像開派對一樣,十分熱鬧。所以我希望西九可以有像倫敦西城區般的場地,吸引本地人或珠江三角洲的遊客來看音樂劇,有些經典作還可長期上演,如在倫敦上演了超過25年的「歌劇魅影」和「孤星淚」。

: 兒子有受你們影響嗎?

答: 他學小提琴至八級,中學時曾參加學校樂團,但升讀大學後便沒有繼續了。他在倫敦讀書時也會和我們一起看音樂劇。

: 試過看表演時睡覺嗎?

exhibition答: 84年有一次和太太看芭蕾舞表演,因為考試連夜溫習,太累睡著了,當時的票價對我們學生來說是十分貴的! 現在不會了,只會選自己喜歡的來看,發現不對勁便離場,不會浪費時間。

問: 有些人認為文化藝術是有錢人的玩意,你意見如何?

答: 文化活動可以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外國有很多街頭表演,法國每年六月的音樂節,人們拿起結他或笛便載歌載舞,沒有警察驅趕,十分熱鬧,龐比度中心外長期有人表演雜耍,這便是文化藝術普及化。我希望將來的西九文化區能做到這點,令人人也有機會欣賞藝術,政府應把文化藝術加入教育制度,自小培養市民對藝術的興趣。

: 身為諮詢委員會主席的你在過去的公眾參與活動聽到很多關於西九的意見,你認為香港人對西九渴求嗎?

答: 十分渴求,而且期望甚高,因為這個項目已糾纏了十年,內地的二線城市在短時間內已建成文化設施,但我們還未開始,市民都希望西九可以盡快落成。另外,香港人對政府的文化政策都有一些意見,很多市民在公眾參與活動中也有提及應把文化藝術納入教育課程中,我們必須要自小培育一班懂得欣賞藝術的觀眾群。

: 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將於九月展開,你對這次有甚麼期望?

答: 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希望廣大市民會繼續踴躍參與,一起探索未來的文化路向,帶領文化藝術的硬件和軟件同步向前,令西九文化區成為香港人的一部份,只要有大家的支持和參與,我深信西九必定會成功。

 

Next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