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space
space
談天說藝 : 林筱魯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林筱魯先生,是資深的城市規劃師,也是一個文化、文學、文藝的發燒友,自小熱愛中國文學、山水潑墨、淳樸茶壺和撿石頭,iPad內的歌曲種類上至莫扎特下至男子組,連西九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也嘖嘖稱奇。不單如此,他更曾經在德國即興街頭表演兩小時,還賺了一星期的旅費。

exhibition: 你在哪時首次接觸文化藝術?

林: 我小時候是一名街童,每逢盂蘭或任何節慶,我都會到處去湊熱鬧看大戲,亦偶有機會到我爸爸工作的酒樓聽粵曲小調。但較深刻的便是小學三、四年級時在學校的合唱團比賽中,竟然因太驚而唱不出來,另外在一次個人朗誦比賽的決賽中又失場,這些都是小學時「發台瘟」的一些尷尬經歷。

: 之後又怎樣?

林: 大學在英國讀城市規劃,開始學會建築藝術的文藝標準;後來到美國繼續升學時,必修美術,我選了木刻版印和平面設計,直至現在仍十分喜歡木刻版印,見到心儀又負擔得起的都會買下來收藏。留學時也經常逛博物館,但沒有錢看音樂劇,所以現在也培養不了興趣。

: 你最喜歡哪類型的文化藝術?

林: 由初中到現在我也熱愛中國文學和歷史,例如歷史著作,我最愛黃仁宇的作品,他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文筆寫中國歷史,甚具感染力。金庸則把歷史融入小說當中,同時包含政治隱喻,十分精彩。我會因應心情來看不同的書和聽不同的音樂。想發白日夢時,我便看英文科幻小說,想罵人時看李敖,想看有圖畫的便選幾米,為了引證老師說不同年齡看紅樓夢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已開始看第四遍了。

: 音樂方面又如何呢?

林: 音樂對我來說是陶冶性情多於熱愛,基本上除了嘈吵的搖滾音樂外,我所有類型的音樂也會聽,尤其喜愛兒童合唱團和經典流行曲。古典音樂我會選一些輕快的如莫扎特,流行歌手方面我很欣賞彭羚、Beyond和李宗盛,他們不但擁有悅耳的聲線,還有充滿感情的演繹。其實只要看看我iPad內的歌便知我聽得十分「濫」,茹國烈也驚嘆我連朱凌凌和男子組也懂呢!

exhibition: 你懂得玩樂器嗎?

林: 我不懂,但我唯一一次玩樂器竟然是賺到錢的!大學時帶著很少盤川到歐洲旅遊,需要邊遊邊工作賺旅費。我曾經在英國看過朋友用結他的幾條弦彈出「將軍令」,於是在德國時,我借了一位休息中的街頭賣藝者的結他,以僅餘的記憶試彈了「將軍令」和「花香襯馬蹄」,大概也走了音,但老外當然不知道,可能他們少見中國人在街頭賣藝,我竟然在兩小時內賺了一星期的旅費,比起在酒莊踏葡萄好得多呢!但此後便沒有再玩了。

: 喜歡看表演藝術嗎?

林: 我每年也會看四至五齣話劇,近年比較難忘的是講述唐滌生、白雪仙及任劍輝三人的「劍雪浮生」。我是一個喜歡聽粵曲,但很少看大戲的人,因為我最欣賞是充滿詩意的修辭,往往是出色的歌詞令我愛上一首歌,所以我只會選擇喜歡的折子戲來聽。

: 有沒有在工作上運用你對藝術的興趣?

林: 我的腦海中常出現許多圖像,手卻劃不出來,素描還可以,但興趣有限,畫功始終不及用文字表達,因為我的手不夠定,畫不到我最愛的水墨畫。反而讀書時較擅長以其他媒體或剪貼方式的平面設計,退休後我希望重拾木刻版印和陶瓷。

exhibition: 有收藏藝術品的習慣嗎?

林: 我最愛粗糙而又能表達其形態的藝術品。我會收集茶壺和未經打磨的石頭,家中的石頭都是從世界各地拾回來的,茶壺則多來自中國、台灣和日本,亦有少量油畫、陶瓷和吳冠中先生的江南系列作品。當中最愛潑墨畫,其中兩幅浙江畫院的作品是購自一間我從中學開始逛了二十年的畫廊,一直沒錢光顧,直至我出來工作後知道它要結業時買的。太太也受我的影響,愛上了畫和雕塑品。

: 期待西九文化區的出現嗎?

林: 當然期待!西九文化區近幾年的確有助藝術在香港普及化,多了具質素的文化藝術展覽,讓市民了解文化藝術並非遙不可及的事呢!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