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专题
 
谈天说艺 : 荣念曾  

身为西九管理局董事局兼发展丶表演艺术及薪酬委员会成员的荣念曾先生是华人实验艺术先驱丶创团三十年的实验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的创办人之一及联合艺术总监丶香港当代文化中心主席。投入剧场丶漫画丶录像及电影丶视觉艺术及装置艺术等创作超过三十年;舞台作品於超过三十个城市演出,并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及创意教育。

问: 你在哪时开始接触文化艺术?

荣: 我记得小时候,在传统婚礼上的「堂会」第一次接触戏剧,当时的感觉是小舞台上又闪又亮,戏服很「娘」,台下的人多在打麻雀,只有小朋友们在舞台旁边穿来插去看戏。我认为传统习俗婚丧喜庆也是我最早接触的「艺术」,这些传统习俗其实都是源自过去艺术创作的累积。今天的实验创作如果能经得起时代考验,就会成为明天的传统和艺术经典。

问: 你的气泡漫画十分着名,是何是开始画画的?

荣: 我小学喜欢在教科书上画小孩,愈画愈多,母亲就给我安排跟周士心老师学习国画,又让我学素描,协助我打好技术基础之外,也让我领会跨文化跨领域的力量。中学年代又随丁衍庸学画,丁老师基本上没有教导系统,全要学生自己去领悟,却因此开启我对漫画的兴趣。

问: 懂得玩乐器吗?

荣: 我童年时曾自学苦练弹到半首巴哈,只是喜欢那很精密的手指跳动结构里寻找变奏的经验。 其实我甚麽也想试,开放的心态和实验的精神对学习和创作是十分重要的,当艺术家开始封闭和固执才是我们文化的悲剧。在强力经济主导的环境下艺术变成装饰品丶娱乐品丶消费品。在强力政治主导的环境下,艺术变成宣传教育工具。只有在文化主导的环境下,艺术才能发挥它独特批判力的思想及无限量的创意。我对西九文化区,就有这样的期待。

Danny Yung Ning-tsun问: 你认为西九现时面对最大的挑战是甚麽?

荣: 香港文化发展目前最需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包括创作人才丶管理人才和策划人才。「培育创意」才是发展西九的主题。「培育创意」是普及的公众教育,也是专业的精英培养。目前香港文化政策最大的困局来自教育体制对文化艺术人文学科的歧视,造成香港公民的文化艺术知识普通低落;而香港的主流娱乐文化更把香港人的精神文化空洞化。西九文化区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西九不应该只是一个「吸引游客」的卖点,香港不是第三世界,香港应有国际城市的文化视野和对世界文化发展有承担。

香港社会最糟糕是我们的领导群。我们的领导群包括我们的政界丶学界丶商界及传媒界,都普遍缺乏文化视野丶文化修养和世界观。这才是西九策划过程中最大的挑战。除了控制建筑成本上涨以外,目前最重要的便是探讨发展文化软件,西九不应只是一个包装漂亮的活动中心,也不应该成为另一个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模式的文化区,西九应是一个有头脑及具有全球文化视野的智库,所以其文化软件丶营运管治架构,以至西九各位同事,都应朝这个方向建构和发展。当中国和台湾的文化发展仍是强势政治领导下的中央文化,香港的确有独特思考自主文化的边缘空间优势,有利带动大中华的评议文化,籍此发展亚太地区的文化网络和合作。

问: 你对西九有甚麽期望?

荣: 我认为西九一定要跟创意产业挂鈎。创意产业不应该只由经济角度去处理文化的产业。而应该加强从文化角度去令经济更有创新。在创意产业的协调还未很完善的阶段,西九可扮演重要催化角色,比如在西九建设亚太创意产业中心。

我认为西九也要积极与十八区丶康文署及本地的艺术团体互动交流。香港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民间的文化组织,西九应该有的长短期目标是协调这些组织共同迈向文化都会的文化建设,强化这些组织,并协助它们和珠三角丶大中华和全球文化组织接轨和密切合作。香港民间的文化组织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创意,却往往因为支援配套不足,而营养不良地发展,没有资源发展长远计划。政府策划西九,必须研究加强对它们的援助,使他们除了能够持续发展,同时也强化组织的文化视野及长远策划能力。政府本身已缺乏文化视野及长远策划的经验,如果政府民间的关系继续对立,没有互信及合作,西九必定成为沙堆上的堡垒。

问: 你认为西九适合策划怎样的节目?

荣:最重要是发挥西九成为跨文化跨领域世界的魄力和精神。我们可以由亚洲开始为两岸四地文化网络建构。我初步构思了一个为期七日的「一桌两椅戏棚艺术节」,邀请两岸四地及亚洲地区的评论家丶学者丶艺术行政人员丶政策制订者,及传统和现代表演艺术家丶视觉艺术家丶多媒体艺术家,以传统戏曲的「一桌两椅」为本,创作作品,在搭建於西九的多个戏棚内展示互动。这是一个创意跨界「论坛」,为亚洲艺术界的未来发展建设交流平台,也为西九奠定文化大都会的基建。

 
space
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