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題
 
談天說藝 : 葉詠詩  
西九管理局董事局兼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葉詠詩生於音樂世家,是本地首屈一指的指揮家。她在帶領香港小交響樂團的十個年頭裡,創新地與不同形式的藝術合作演出,成功吸納了不少年輕及海外觀眾,現在最冀盼的是將來西九會為各藝團提供一個安樂窩,好讓藝術家不用再流離失所。

問: 你在哪時開始接觸文化藝術?

葉: 我四歲開始學鋼琴,媽媽在家教琴,聽多了很自然便能彈出來,亦無須特別學數拍子或看樂譜,所以小朋友盡早開始或經常接觸音樂是有幫助的。但彈鋼琴的發展有限,於是十歲開始跟爸爸的朋友林克漢老師學小提琴,好讓我可以參加樂團,亦有利我的音樂生涯,在音樂院也是主修小提琴演奏。

問: 令尊葉惠康博士是香港第一隊兒童合唱團的創辦人,你有參加嗎?

葉: 我們幾姊妹每逢周未便到合唱團唱歌,是一個家庭活動。暑假更有機會到海外演出,間中亦會做司儀,學會不怕站在台上面對觀眾和「執生」,從而增添自信心。

exhibition
葉詠詩帶領香港小交響樂團渡過了十個年頭
問: 為何會踏上指揮之路?

葉: 我1978年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是第一批獲得香港賽馬會音樂基金獎學金的學生,第二年便向老師提出副修指揮。可能小時候經常看爸爸指揮,自己亦喜歡在樂隊演奏,所以我很渴望站在指揮台上與樂團一起製造我的理想音樂,這是一個獨特的角色。

問: 如果讓你重新選擇,還是會當指揮家嗎?

葉: 當了指揮家便很難回頭去演奏,樂團的主要樂器是弦樂,所以我的小提琴知識有助我表達對樂團成員的要求,使我更能獲得他們的信任。

問: 你會親自教子女音樂嗎?

葉: 他們小時候曾參加學校合唱團和學小提琴,但我沒有親自教,只會陪他們練習,我發現他們喜歡音樂和演出,但不愛練琴,看見成效不大時,我會鼓勵他們去尋找真正的興趣。現在很多父母只希望子女學琴學到高級數,卻忽略了他們的真正興趣,壓力下可能令他們討厭音樂,這樣便弄巧反拙了。

問: 你不希望子女從事音樂事業嗎?

葉: 他們從小都很有自己的主見,兒子現在從事動畫工作,在配樂方面便能運用他學過的音樂知識。從事音樂的人如不熱愛音樂,即使有才能也不會用心去演奏。相反有些人很熱愛音樂,亦很有天份,但卻遭父母反對,擔心從事音樂便沒有前途,如果父母能夠多了解現在的音樂行業,便可減少他們的疑慮。

問: 除了音樂以外,喜歡看其他表演或視覺藝術嗎?

葉: 其實我甚麼也會看,任何藝術都有其共通點,每個藝術家均有值得學習之處,互相觀摩可令自己不斷進度。平時也愛到博物館及美術館參觀展覽,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是我至愛。

exhibition
我個名叫麥兜兜.古典音樂小計劃
問: 今年是你在香港小交響樂團的十周年,感覺如何?

葉: 這十年和樂團的合作十分愉快,大家一起進步、一起成長,水平大大提升。這些年來我們作出許多新嘗試,亦為觀眾帶來傳統音樂會形式以外的選擇。例如詹瑞文的《棟篤交響SHOW》、《我個名叫麥兜兜.古典音樂小計劃》、與著名舞蹈家伍宇烈合作的《如夢逝水年華》和《士兵的故事》等等,這些表演結合了舞蹈、燈光、舞臺效果設計等,和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合作令我獲益良多,我十分享受整個過程。這十年內,樂團差不多每年也有巡迴演出,亦推出了兩張唱片,令更多香港以外的人認識這個樂團。

問:你希望香港小交響樂團的下一個里程碑是甚麼?

葉: 現在樂團有心有力只欠政府資助。今年政府給藝團的資助劃一增加了10%無疑是好事,但政府應論工行賞,按藝團表現分配資源。因歷史關係,小交本身的基本資助不多,如按百分比計算,加幅永不足夠我們成為一年內每星期都能推出節目的藝團。現時我們表演、綵排和辦公室都位於不同地方,長遠目標希望將來西九會有空間,讓不同藝團擁有自己的基地,這樣藝術家便能安心地專注其創作及演奏。

問: 你對西九有甚麼期望?

葉: 我希望管理局在重視場地設計之餘,亦不能忽略音效設計,例如在戲曲中心內,要做到鑼鼓聲熱鬧但不刺耳,觀眾才能真正享受。在設施落成前,除徵詢藝團的意見外,管理局必須多與藝團合作,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舉辦更多藝術和教育活動,讓藝團感到受尊重,自然會得到外界的支持,今年農曆新年期間舉行的「西九大戲棚」便是一個好開始。
 
space
上頁